養殖設備的轉折與希望已經來了,7月29日,農業農村部官網發布消息,針對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張莉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快牛肉分類分標準制定打造中國牛肉熱鏈的建議作出答復。
農業農村部表示,近年來,我國強化政策支持和消費引導,通過實施肉牛肉羊增量提質行動、推動草原畜牧業轉型升、推動肉牛產業集群發展、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適配的稅收減免等措施推動牛肉消費市場多元化發展。
同時,將通過健牛肉標準體系和推動標準化基地建設兩方面工作加快針對中式消費方式的牛肉分類分標準制定與推廣。
關于加快牛肉消費市場多元化發展
近年來,為推動牛肉消費市場多元化發展,我國強化政策支持和消費引導,國內肉牛生產總體保持增長態勢。一是實施肉牛肉羊增量提質行動。在內蒙古等12個省份開展基礎母牛擴群提質,采用“先增后補、見犢補母”的方式,對飼養基礎母牛、選用種公牛凍精配種并擴大養殖規模的養殖場(戶)給予適當補助。在安徽等8個省份選擇肉牛肉羊產業發展基礎相對較好的縣域,采取“先建后補”的方式對開展飼草種植和肉牛肉羊養殖的規模養殖場、家庭牧場和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給予補助。二是推動草原畜牧業轉型升。在內蒙古等7個牧區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選擇15個縣實施草原畜牧業轉型升項目,支持建設產穩產飼草基地、現代化草原生態牧場或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優良種畜和飼草種子擴繁基地以及防災減災飼草貯運體系等,促進包括肉牛在內的草原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轉變。三是推動肉牛產業集群發展。為支持各地發展肉牛產業,截至2024年6月,農業農村部已建設肉牛相關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7個、農業產業強鎮81個。廣東等華南地區正陸續發展熱鮮牛肉消費模式。四是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適配的稅收減免。為了推動牛肉差異化發展,圍繞熱鮮牛肉生產經營、構建“北牛南運”模式,稅務總局積完善相關稅收政策。異地供牛或屠宰加工企業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條件的,可以減按25%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實際稅負僅為5%。同時,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從事農、林、牧、漁項目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其中包括了牲畜、家禽的飼養和農產品初加工。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稅務總局等有關部門,將圍繞牛肉差異化發展需求,積引導各地發展特色肉牛養殖,優化區域布局,強化政策扶持,因地制宜發展熱鮮牛肉經營模式。持續落實相關稅收政策,加強政策宣傳引導,幫助供牛或屠宰加工相關經營主體及時享受政策紅利,助力打造牛肉“中國熱鏈”。
僅供畜牧行業知識交流參考,不作投資建議。